市場消息傳出,紫光集團有可能接手格芯位于四川成都的爛尾晶圓廠。而做為交換條件,則是成都同意出資投資紫光集團。
紫光集團100%的股權于2022年轉手給由戰略投資人智路建廣聯合體設立的控股平臺北京智廣芯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智廣芯控股)。
據了解,成都政府之所以找上紫光集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紫光集團是中國本土的大型半導體企業,不僅旗下擁有多家知名半導體企業,同時也擁有相關晶圓廠的運作經驗。另外,紫光集團背后的“智路建廣聯合體”,更是擁有著龐大的半導體投資版圖。
資料顯示,2016年5月31日,格芯曾與重慶市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欲與重慶市政府成立合資企業,在中國新建一座12英寸晶圓廠。之后雙方合作破裂,合作方換成了成都市。
2017年5月,格芯宣布在成都建造12吋晶圓廠,投資規模估計超過100億美元,成為大陸西南部首條12吋晶圓生產線。成都晶圓廠分為二期建設,一期為成熟制程(180nm/130nm),預計2018年底投產,2期建設則是22FDX FD-SOI制程,預計2019年第4季投產,產品廣泛應用于行動終端、物聯網、智能設備、汽車電子等領域。
2018年6月,格芯開始全球裁員,成都廠招聘暫停。同年8月,格芯宣布暫停發展7納米及以下先進制程。
2018年10月,格芯即宣布與成都合作伙伴簽署了投資合作協議修正案,取消了對成都晶圓廠一期成熟制程(180nm/130nm)項目的投資。這也意味著格芯成都項目正式擱淺。
2019年2月,業內傳出消息稱,格芯成都廠已經停擺,廠內部設備已清,對于員工離職的要求,已從“需返還培訓費用”轉變為“不需返還培訓費用”,如同變相鼓勵員工離職。
2020年5月中旬,格芯(Globalfoundries)成都廠下發了三份《關于人力資源優化政策及停工、停業的通知》。通知中,成都格芯稱,“鑒于公司運營現狀,公司將于本通知發布之日起正式停工、停業”。
根據天眼查資料顯示,2022年4月8日,格芯(成都)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更名為成都加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加芯”)。隨后在2022年08月11日,原本持有成都加芯49%股權的成都高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退出了成都加芯,格芯旗下GF ASIA INVESTMENTS PTE.LTD.成為了100%控股的股東。
目前來看,成都加芯這個“殼”可能將會被放棄。而爛尾的格芯成都廠如果要換人接盤繼續建,可能需要裝入新的公司。
根據市場人士表示,成都政府之所以找上紫光集團的原因,除了其為中國本土企業之外,紫光也有相關晶圓廠的運作經驗。只是,根據當時格羅方德成都廠員工的透露,晶圓廠內根本沒有設備,等于是一個閑置爛尾建筑的情況下,紫光集團若真的接手,如果處理不當恐怕也會是個燙手山芋。